钩藤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凯乐小说网www.kaile26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例如大专阶段需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、汇编语言、电子线路等核心课程,并参与军用通信设备维护实践。这种“从部件到系统”的全链条训练,塑造了邬江兴“以整体视角解决复杂问题”的思维习惯。
这为他后来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(如“拟态防御”体系构建)奠定方法论基础。
邬江兴的求学路径呈现“大专→本科”的递进式成长,且两次深造均聚焦计算机工程,但侧重方向有所不同。
邬江兴的大专阶段,正值中国计算机产业从第一代电子管向晶体管、集成电路转型期。
洛阳外语学院作为军事院校,优先接触到当时国内稀缺的计算机设备(如DJS-130系列机)。
邬江兴通过参与军用计算机的调试与维护,掌握了硬件故障诊断、指令系统优化等实操技能。
这种“在一线摸爬滚打”的经历,使他深刻理解“技术国产化”的痛点。
例如,早期国产计算机依赖进口元器件,稳定性差,这成为他后来推动“自主可控”技术路线的原始驱动力。
本科阶段,邬江兴进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学习,课程体系升级至计算机体系结构、操作系统原理、算法设计等理论核心领域。
此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,学院引入部分西方教材(如D.E. Knuth的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),邬江兴得以接触国际前沿理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