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藤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凯乐小说网www.kaile26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80年代末,美国已开始探索“机器人与人类交互”“自主导航”等方向。
徐扬生在此期间的研究,使其敏锐捕捉到机器人智能化、自主化的未来趋势。
这成为他后来在仿生机器人、智能系统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。
徐扬生在求学之路,体现出中西教育的“融合优势”。
中国教育的“扎实根基”,如浙大阶段培养他的工程实践能力与集体协作精神。
这使他更擅长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,如后来研发的爬壁机器人、智能轮椅等。
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培养的原创性思维与学术领导力,使他在国际学术界具备话语权,为当选香港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奠定国际学术地位。
徐扬生院士的求学之路,是时代机遇与个人选择的“共振”。
1978年高考恢复,使徐扬生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80年代赴美留学,恰逢全球科技革命浪潮,得以接触最前沿技术。